没有幕然落硝烟争已2赛道的战经悄以太一场坊L
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区块链发展的老韭菜,最近Scroll主网上线的消息让我感慨良多。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我们还在热烈讨论各种L2解决方案的优劣,现在回过头看,整个棋盘上已经摆满了重量级选手。从Optimism、Arbitrum到新上线的Scroll,七大L2项目就像七座大山,把整个赛道牢牢锁定了。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,这些项目最近都在玩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——"一键发链"的军备竞赛。Optimism搞了个OP Stack,Polygon推出了Polygon SDK,简直就像是给开发者们准备了现成的乐高积木。最典型的就是Coinbase家的Base,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创新。说实话,这种模式确实聪明,既降低了门槛又加快了生态建设速度。我想起去年跟一个开发团队聊天,他们光是研究ZK证明就花了半年时间,现在有了这些SDK工具包,可能两周就能搭出个雏形。 但说实话,作为行业老人,我既兴奋又有些忧虑。兴奋的是技术门槛降低了,更多项目可以参与进来;忧虑的是这种"快餐式"发链可能会让整个生态变得同质化。你看看现在新冒出来的L2项目,有几个不是基于这七大体系的?就像现在手机市场,清一色的安卓系统,虽然选择很多但本质上大同小异。 究其原因,我觉得是市场环境逼的。现在这个熊市,VC们捂紧钱袋子,创业团队更得精打细算。与其从头造轮子,不如直接拿现成的工具包改造。这就像开餐厅,自己研发菜谱风险太大,不如加盟个成熟的品牌来得稳妥。但这样做的副作用就是,创新空间被大大压缩了。 更让人担心的是,这七大项目自己也没闲着。它们一边迭代技术,一边发币激励,还不断扩展生态。我最近统计了下,光是Arbitrum上的活跃项目就有200多个,这还不算那些正在孵化的。这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马太效应——强者愈强,后来者连汤都喝不上。 作为投资人,现在的策略反而变得简单了。与其在几百个L2项目中大海捞针,不如就盯着这七大项目及其生态代币。虽然可能不会有百倍收益这种神话,但胜在稳妥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连隔壁王大爷都知道要买这几个代币了,超额收益的机会恐怕已经被市场充分消化。 展望未来,我觉得L2赛道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。新选手想要突围,除非能搞出颠覆性的技术突破,否则很难撼动现有的格局。这就好比当年智能手机市场,在iOS和Android之外,再难有第三极出现。不过区块链行业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,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又冒出个超级新星呢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8.25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遇阻回落 以太坊创高后跳水
- ICEDAO:用区块链重塑用户数据营销的新范式
- 逆势突围:Tron如何在寒冬中绽放异彩
- 比特币行情解读: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吗?
- 美联储政策博弈:一场牵动Web3市场的利率高空走钢丝
- 元宇宙Web3.0淘金热:一级市场打新,小白也能玩的财富密码
- 数据存储革命:Arweave如何重塑数字世界的未来
- 共识机制的世纪对决:PoS与PoW谁更适合加密货币的未来?
- 市场陷入胶着状态,震荡行情下如何把握机会?
- 当星座遇见比特币:揭秘泰国占卜师如何用塔罗牌预测加密市场
- 区块链行业日报:市场风云变幻的一天
- NFT市场脉搏:一周数据全透视(10.22-10.28)
- 以太坊:不只是加密资产,更是一场金融革命
- 上海币CFX:国产公链的逆袭之路,真能比肩比特币?
- INJ暴涨600%背后:这个黑马项目的投资机会与风险
- WAXP逆势大涨:分析师为何如此看好这个另类加密货币?
- 舒华体育携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,开启运动健康新篇章
- Neo重磅出击:打造MEV防御盾牌的EVM侧链
- 代币化困境:为何这项颠覆性技术迟迟无法落地?
- Tron(TRX)逆势突围:一匹被低估的加密货币黑马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