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指南股权深律师的避坑代持一份资
说实话,在香港做生意这些年,我见过太多创业者因为股权代持问题栽跟头。特别是这两年Web3出海热潮下,很多朋友都跑来问我同一个问题:在香港找人代持股权靠谱吗?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。 很多人都以为香港和内地的股权代持差不多,这可就大错特错了。在内地,股权代持说白了就是两个人签个合同的事,就像我上周处理的一个案子,某互联网大佬找司机代持股份,结果司机反悔不认账,闹得鸡飞狗跳。 但在香港就完全不同了!这里采用的是信托制度,就像把宝贝锁进保险箱,钥匙交给可信的人保管。我有个客户是这么操作的:委托香港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信托,把股权作为信托财产独立管理。后来这个客户在内地遇到债务纠纷,多亏香港的信托安排保住了这部分资产。 首先得提醒大家,找香港法院撑腰是有条件的。去年我就遇到一个哭笑不得的案例:两个内地人签了香港股权代持协议,结果闹到香港法院,法官直接以"与香港无关"为由驳回了。所以记住,要么代持方是香港公司,要么资金走香港账户,至少要有个香港元素。 其次,千万别图省事找亲戚朋友代持!2018年香港开始实施SCR制度后,我经手过好几起代持人突然失联的案子。相比之下,专业机构不仅更可靠,出了问题起码能找到人。有个做加密货币的朋友就吃了大亏,代持人卷款跑路,到现在还在打跨国官司。 根据我这些年帮客户处理跨境架构的经验,给大家几个掏心窝子的建议: 第一,选代持机构要像选结婚对象一样谨慎。去年帮一个客户做尽调时发现,某号称"专业"的代持公司老板居然同时在经营餐饮生意,这种千万要避开。 第二,法律文件绝不能省。见过太多人用模板文件糊弄,结果出问题时发现关键条款缺失。我一般会建议客户额外签署"镜面协议",把可能的风险都考虑到。 第三,税务筹划要趁早。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客户,等公司估值做到10亿才想起税务规划,光补税就交了上千万。建议在架构搭建初期就请专业顾问介入。 最后说句实在话,股权代持就像走钢丝,看起来能规避风险,实则暗藏杀机。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事前多花点钱请专业人士把关。毕竟在商业世界里,省小钱往往意味着花大钱。香港VS内地:股权代持的本质差异
必须知道的三个生死线
来自一线的实操建议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8月26日加密市场深度分析:反弹or继续下探?
- 2024年比特币或将迎来资本狂潮,美联储降息预期成关键推手
- 为何顶级区块链项目纷纷拥抱Polkadot技术?这三点原因令人深思
- 当区块链遇上量子密码:BCTR如何重塑我们的数字未来
- 香港如何抢占Web3赛道?四大新政释放强烈信号
- BRC20铭文:一场狂欢背后的生存法则
- 深夜沉思:当币圈狂欢遇上价值投资
- 市场观察:如何在牛市浪潮中稳操胜券
- 美联储9月降息:市场热切期盼背后的隐忧
- BitGo掌门人揭秘:比特币ETF获批之路荆棘丛生
- 当心!币圈里的庞氏陷阱:聪明投资者都这样避坑
- 区块链革命:当软件遇见硬件的新纪元
- 神秘的鲸鱼玩家在搞什么?
- DeFi收益新思路:Vaultka如何让牛市收益飞起来
- PayPal稳定币风波:SEC又在玩什么是证券的文字游戏吗?
- 当人工智能遇上区块链:Fetch.ai的4亿美金豪赌
- 9月9日数字货币观察:BTC与ETH的困局与机会
- BRC20铭文:一场狂欢背后的生存法则
- 比特币暴跌400点!这次空单操作简直是神来之笔
- 比特币生态正在改写牛市游戏规则:为什么铭文能异军突起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