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士听听香港场真怎么说币市的要稳定业内凉
最近香港稳定币圈子里可谓人心惶惶,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。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,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对这件事的真实看法。 说实话,每次看到那些"香港稳定币要完蛋"的标题党,我都哭笑不得。你知道吗?香港的规定其实和其他金融中心大同小异。比如8000港币的交易门槛才需要做KYC,这可比欧盟1000欧元的标准宽松多了。 上周我和几个交易所的老总吃饭,他们都在抱怨的不是政策本身,而是实施细则的不明确。"每次去金管局开会都像在打哑谜"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CEO这样吐槽道。 我发现很多人误解了大厂退出的原因。以我了解的几家科技巨头为例,他们其实早就在全球建立了完善的KYC系统。问题在于把这些线下支付能力迁移到链上,不仅要砸钱改造技术架构,还得应付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规要求。 举个真实的例子:某跨国支付公司为了满足香港新规,不得不专门组建了一个40人的合规团队。光是给现有用户补KYC这一步,预算就超了3000万港币。 这个问题最近被问得最多。根据我的观察:在香港的持牌交易所,这两个稳定币确实不太好找了。但你要是会用OTC或者链上P2P,暂时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。 不过说实话,我看着钱包里的USDT也在发愁。2026年后情况会怎样?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。最近我都在逐步换成合规稳定币,毕竟稳字当头。 对于那些资金有限的小型项目方,我建议重点关注沙盒计划。香港这边2000用户或1亿流通量的门槛,对初创企业来说还算友好。上个月我就帮一个做跨境支付的团队成功申请到了沙盒资格。 新加坡那边的试点项目也不错,不过名额实在有限。记得去年有个朋友的项目,等了整整4个月才排上队。 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监管风暴的老兵,我觉得这次香港的调整还算温和。比起美国那个"天才法案"直接卡死非金融机构的发币资格,香港至少还给创新留了空间。 市场总是在波动中前进的。与其被各种传言搞得人心惶惶,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政策,找到适合自己的合规路径。毕竟在这个行业,能活到最后的人,往往不是最聪明的,而是最懂得适应规则的。监管政策到底有多"狠"?
大厂们都在忙什么?
USDT/USDC还能用吗?
小玩家的生存之道
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多空拉锯战:8.21行情深度解读与实战策略
- 以太坊行情观察:筑底反弹的微妙时刻
- 市场观察:LUNA系资产消息面剧烈震荡,比特币期货现牛市信号
- OpenAI创始人被罢免背后:AI发展与资本博弈的残酷现实
- 比特币投资捷报:5000美元收益到账!
- 链游的困局:当游戏沦为金融工具的外衣
- 数字丝绸之路再添重彩:Conflux携手RAK DAO共建区块链新基建
- 加密界华人精英为何频频遭打压?美国反恐大棒下的真实意图
- 一、金融大佬们的真香定律
- 币安上合约后24小时操作秘籍:老韭菜的血泪经验
- 比特币暴涨800点!我们赚翻了!
- 区块链游戏新纪元:Avalanche平台即将发布的5款重磅Web3游戏
- 深度解读|比特币市场最新动态:从ETF持仓创新高到杠杆风险的警示
- 重磅更新!6号农场即将开启自动化种植新时代
- 一个老韭菜的真心话:未来四年币圈剧本大揭秘
- 机构大举押注比特币:2024年减半前,市场正在酝酿什么?
- 比特币与传统金融市场分道扬镳?最新数据告诉你真相
- 币安迎来历史性转折:与美国监管机构达成和解的深度解读
- 币安地震:CZ卸任背后的43亿美元代价与新篇章
- 代币解锁:牛市中的定时炸弹还是助推器?这得这么看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