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通缩信是蓄是危号机以太力还坊再
最近在加密圈里,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发生:越来越多的以太坊"矿工"(现在应该叫验证者了)开始收拾行囊准备离场。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,要知道这些验证者可是以太坊网络的命脉所在。随着他们陆续退出,以太坊的产出速度明显放缓,而与此同时,网络上燃烧ETH的数量却节节攀升。这就像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,让以太坊再次陷入了通缩状态。 说到最近的大事,CZ的辞职绝对是最劲爆的头条。这位币安掌门人用43亿美元的和解金,给加密行业的"狂野西部"时代画上了句号。有意思的是,市场对此的反应出奇地冷静——BNB只跌了9%,比起6个月前SEC起诉时24%的暴跌,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我观察到,虽然一开始确实出现了资金出逃,但短短6天后,资金又开始回流。这充分说明,在经历了这么多风浪后,加密投资者已经变得更加理性成熟。 比CZ辞职更值得玩味的,是以太坊质押市场的剧变。自从上海升级开放提现功能后,验证者们就像听到了撤退的号角——每天平均有1000多人选择退出。作为一名长期观察者,我发现这个时间点特别有意思:恰好与最近加密货币的上涨行情吻合。这不禁让人猜测:是不是大家都在套现准备迎接牛市? 更细致的数据分析显示,Kraken和Coinbase这些中心化交易所成了资金流出的重灾区。这很可能与美国的监管压力有关,毕竟现在美国国债收益率都超过5%了,谁还愿意冒险玩质押?但有趣的是,Lido这样的去中心化质押平台却逆势增长,充分展现了DeFi的韧性。 随着验证者减少,以太坊的产出量自然下降——最近7天每天的增长率下降了0.5%。但更关键的是网络活动的变化:曾经火爆的NFT和DeFi交易现在几乎成了"过气网红",Gas消耗量分别下降了3%和57%。反倒是普通的加密货币转账和稳定币交易异军突起,Gas消耗量分别增长了8.2%和19%。 这种转变让我想到2017年的情形:市场回暖时,资金总是先流向主流币和稳定币。现在每天有近900个ETH被燃烧掉,加上产出减少,以太坊再次进入通缩也就不奇怪了。这种"减产+增需"的双重效应,像极了一个精妙设计的经济模型。 回顾以太坊合并后的历程,供应量就像坐过山车:通胀-平衡-通缩-短暂通胀-再次通缩。这种波动恰恰反映了市场情绪的起伏。最近的通缩,实际上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:投资者套现需求、监管压力下的资金转移、市场回暖带来的交易活跃...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牛熊的老韭菜,我认为这次通缩与2021年的情况截然不同。那时是由NFT狂热驱动的,而现在则是更加理性和多元化的市场行为。这或许预示着以太坊正在走向成熟——不再依赖某个单一热点,而是建立起了更加健康的经济生态。币安风波背后的深层启示
质押者的"大迁徙"
供需关系的微妙平衡
通缩背后的市场逻辑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8.22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BTC与ETH关键点位解析
- 市场随笔:从币圈涨跌看投资心法
- PEPE币能否迎来20%的反弹?市场情绪正在微妙转变
- 以太坊合并一周年:环保之路走得如何?
- 手把手教你用熊猫跨链桥:测试币兑换原来这么简单
- Ibiza NXT 2023:当科技遇见灵魂的白岛盛会
- 上海打响区块链攻坚战,2025年要打造怎样的数字经济新生态?
- 从NFT到数字产权革命:我们该如何抓住这波数字资产浪潮?
- 好莱坞NFT项目遭SEC重拳出击:明星效应也难逃监管铁腕
- 以太坊或将迎来雪崩式下跌?这位分析师给出了惊人预测
- 资深交易员赵秦川:把握市场脉搏,多单布局正当时
- 加密市场的国庆狂欢:比特币以太坊涨声一片
- 10月10日数字货币市场深度复盘:BTC/ETH交易实战心得
- 2023年加密世界的新宠:从LSD到RWA的蜕变之旅
- 资深交易员的9.25市场复盘手记
- 以太坊反常现象:大资金撤离交易所为何没掀起波澜?
- BitMEX创始人Arthur Hayes的牛市预言:2024年会是加密市场的春天吗?
- 从玩笑到传奇:狗狗币与比特币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- 甘孜退役士兵的华丽转身:一场温暖而充实的蜕变之旅
- Solana的逆袭:Visa、Maker和Shopify为何纷纷选择这条沉睡的巨龙?
- 搜索
-